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我心向党】通渭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党心

    信息发布者:毛建斌
    2021-03-27 22:05:31   转载

           毛家湾村位于榜罗镇东南部,几个自然村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环状山坳中,像一弯臂膀,怀抱着几千朴实自然、自强上进的村民和生生不息、温暖干净的家园;也是在这一弯臂膀里,孕育了几位优秀的共产党的先行者,蕴藏着一段可歌可泣、可敬可叹的红色革命历史和优秀的党史。


            通渭县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通渭县最早的共产党员也在这里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将革命的火种一点一点播撒开来,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历史的新纪元
           1947年10月的一个凌晨,在毛家湾村一个四合院的上房里,毛麟章、蒙之廉、甄富堂、张大旗按照先期约定,坐在一起,最后到来的毛得功四下观望,跃墙而入,人员齐聚。
    这几位榜罗人,商议着榜罗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改变着通渭乃至整个陇右地区的时代形势和历史进程。
    就在这座普通的四合院里,一个名叫“毛家湾村党支部”的全新组织诞生了。甄富堂当选支部书记,毛麟章、蒙之廉、担任支部委员。
           一个全新的政党组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像新生儿一般地诞生了;一段全新的历史在这个凌晨随着黎明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这是榜罗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也是通渭历史上的第一次。
     
    壮志赴国难
           毛麟章,字仁山,乳名铜柱。1924年6月19日出生于榜罗镇毛家湾村。毛家祖辈以土地为生,家境比较宽裕,父亲教给他《三字经》《论语》。9岁时入毛家店“榜罗镇集义小学”读书,被乡亲称为“小秀才”。15岁时,因家事纠纷,毛麟章艰难地读完了最后半年小学,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开杂货小铺,也贩运粮食,维持家庭景况,也磨练了坚强的意志。
           1943年春,毛麟章报名去兰州参加户籍干部培训班。一年后归来,在上青富做了户籍干事却看不惯镇保人员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行为。1947年秋,他以“乡镇代表”身份积极活动,串连了一大批人员,支持好友蒙之廉竞选镇长而碰壁,激起了他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决心。11月,父亲的童年好友、已经是中共陇渭工委负责人之一的毛得功回到阔别的故乡开展建党活动时,秘密地住在毛麟章家,毛麟章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领导下,蒙之廉、毛麟章和甄富堂,秘密活动,并肩战斗。蒙之廉和毛麟章出外,为陇渭武工队进行活动打探消息;利用自己家境宽裕的条件,给艰苦斗争中的工委领导人提供食宿,站岗放哨,保护领导人的安全。万良才是分管陇西和甘谷北部、通渭南部一片的工委领导人,常来榜罗进行工作。毛家湾成为中共陇右地下组织在榜罗地区开展活动的可靠的“窝子”。在他们的影响下,毛麟章弟弟毛龙章、蒙之廉大哥蒙之端等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1月9日,工委进行了甘谷安远镇反霸夺枪的战斗。战斗前,毛麟章和蒙之廉为游击队打探消息,寻找和安排了宿营地。战斗之后,他们又为游击队带路,及时、安全地撤离了危险区。由于叛徒出卖,张大旗等7名参加了安远战斗的地下党员被捕遭到杀害。毛麟章、蒙之廉也随之被捕,关进了通渭县城监狱。随后在50多天的审讯中,他们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经受住了严刑拷打,渡过了一道道难关。10月27日,他俩和同狱的陇右工委工作者陈超群、新景乡白杨林地下支部书记王子元,一起被解往省会兰州,囚禁在黄河北岸的尕寺沟监狱。铁窗生活,没有能够消磨蒙之廉和毛麟章的意志,在刺刀交替着的尕寺沟监狱,他们捍卫着共产党员的尊严,保持着一颗纯正的党心。
           1949年6月,蒙之廉、毛麟章又被转入到马步芳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二处的秘密监狱。
           同年8月6日,通渭县解放……
           8月26日,兰州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9月17日,蒙之廉、毛麟章惨遭枪杀。
           革命烈士用自己的热血浇灌着解放之花,铸造着铮铮党魂,优良的党风也永远留在了榜罗这片热土上。
     
    优良党风代代相传
           毛湾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毛永前是毛麟章的侄孙,他从奶奶那里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奶奶絮絮叨叨看似平常回忆的片段,却在毛永前的心里扎了根,幻化成一种信仰,决定了他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际遇,但是却有同一颗向党的心。
           出生于1969年的毛永前,97年入党。他将身上的红色基因和纯正党心全部用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脱贫攻坚上。
    村上发展藜麦产业,老百姓持观望态度,毛永前便自己试种,试种成功后再向群众推广。村上一点一点壮大起来产业,便是他一片一片用之不尽的党心。这片热忱的为民之心,来自红色革命历史的感召,来自祖父党心相传承。
           党心是民心,心心相惜;
           党心和党心,心心相传。
           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还有现年72岁的老党员毛德荣,老人因为常年患病,耳朵失聪,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但是他却清楚得记得自己入党的日子:1976年3月9日。


           毛德荣的父亲毛成杰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湾村的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在共和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村上的百废待兴,毛成杰带领群众修梯田,恢复生产。在毛德荣的记忆里最深的事情,是父亲带病在数九寒天修梯田,很多人劝他休息,但都被他拒绝,“我是共产党员,我是支部书记,我带头干。”简单的话语,却是毅然坚定的决心和态度。
           这句话,让毛德荣受益一生。受父亲的影响,成为党员是毛德荣自小的梦想。
           1964年,在极其困难的时期,毛成杰创办了毛湾村小学。没有教师,毛成杰便将正在读书的儿子从课堂上拽出来,拧上讲台,让毛德荣成了一名民办教师。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毛德荣做了胃穿孔手术,再不能站在讲台上,让自己准备上大学的儿子当了民办教师。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名民办教师,但他更是一名共产党员!
    三尺讲台,却倾注了他的无限党心。
           毛德荣当民办教师的时候,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吃穿紧缺。他对村上的孩子关爱有加。毛湾村现任村副主任毛焕杰便是毛德荣的学生。那时候,毛焕杰的家里穷,吃不饱,穿不暖,随时都有辍学的可能。毛德荣变着戏法带着毛焕杰到自己家里吃饭,以此减轻毛焕杰家里的生活负担,“党员就是要为人民大众帮忙做事,即使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员”。

            毛焕杰说,是毛德荣老师的悉心的教导和感召,让他对党充满感激和向往。


           后来,毛焕杰入党。他的入党介绍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毛德荣。
    师德党心,教化育人。
    德泽广布,党心相传。
     
    不同经纬度的相逢
           1932年农历6月,在平凉白水镇,一个叫张志荣的孩子出生。他17岁时,马步芳的部队从陕西节节败退到甘肃平凉境内,在村里到处抓壮丁。张志荣得知共产党在镇原县王寨塬已建立了政权。以麦客身份为俺护,克服重重困难来到了华池县悦乐乡,当时中共庆阳地委机关的所在地,参加革命工作。
           1952年,张志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老人的一生,是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也因为党,他从穷苦农民的孩子,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勤务员。他不断地告诫自己的子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党风成了家风,代代相传。
           张志荣老人是毛湾村现任脱贫攻坚驻村帮扶队队长张晓强的爷爷。张晓强听着爷爷讲党的历史和他的故事长大,大学毕业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主动请缨到毛家湾村任第一书记兼队长,开展帮扶工作。他的党组织关系从省住建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党支部转入毛家湾村党支部,从此,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毛家湾村党员。
           他说,主动到毛家湾村帮扶,是尊崇爷爷的教导,是党风变家风的使然。
           在毛湾村,张晓强用红色革命精神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村上协调建设小杂粮加工车间,带动群众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共产党人的心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党心就是民心,心心相印,才能事事相通。”


    不同的经纬度,却是相同的党心。
     
           历史的天空,群星闪耀。毛麟章、甄富堂、蒙之廉等革命先烈和毛得功等革命先辈,让榜罗的名字更加灿烂。
           站在百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这段党史,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改写着历史,不断改变着榜罗乃至通渭的面貌;他们,留给后来的榜罗和通渭更多的历史启示和党性党心,让红色的革命信念和优秀的党风信仰在这片土地上蓬勃而坚定的生长。
           他们离开了,他们更留下了。
           更多的后来人传承着他们的红色基因,在新的时代里,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围聚在鲜红的党旗下,在闪耀的党徽里,俯身群众,献身使命,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将党和人民的事业装在心里,扛在肩上,坚定而自信地走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来源:榜罗镇政府公众号

    撰稿:张虎强 审核:王树雄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